老态龙钟:
1、读音:lǎo tài lóng zhōng
2、表达意思:意思是指行动不灵便。形容年老体衰,行动不灵便。
3、出处:出自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六十九回,“有一位老态龙钟的工兵营营长吴某到站台迎接,并且报告锦州形势混乱,火车不能开过。”
4、用法:主谓式;作谓语、状语、定语;用于人等。
扩展资料:
“老态龙钟”的反义词介绍:老当益壮
1、读音:lǎo dāng yì zhuàng
2、表达意思:意思是年纪虽老而志气更旺盛,干劲更足。
3、出处:出自《后汉书·马援传》,“丈夫为志,穷当益坚,老当益壮。”(翻译:大丈夫的志气,不得志的时候应当更加坚定,年老的时候应当越发豪壮。 )
4、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含褒义。
佝偻(佝偻) 【读音】gōu lóu
【解释一】曲背。
〖示例〗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如是我闻四》:“一妇人白发垂项,佝偻携杖。” 冰心 《印度之行》:“老大爷折了一只腿,架着双柺,老大娘也是佝偻龙钟。”
【解释二】弯曲。
〖示例〗闻一多 《初夏一夜底印象》诗:“贴在山腰下佝偻得可怕的老柏,拏着黑疲的拳头硬和太空挑衅。” 峻青 《黎明的河边》六:“他佝偻着腰踏上了堤坡,打了一个踉跄,双手抓住了一根蓬蒿。” 王鼎钧《那树》:“那树有一点佝偻,露出老态,但是坚固稳定,树顶像刚炸开的焰火一样繁密。”
【解释三】驼背:佝偻龙钟。
〖示例〗殷谦《从乞讨的变迁到郭敬明韩寒的狗》:“乞讨始于何年何月,未见书载,推想起来,大概非常古远。从我记事以来,乞讨的行迹一直未见根绝过,即使是在现在,也时常见到乞讨者佝偻的身影蹒跚过市。物接星移,二十春秋弹指而过,再看乞讨这一社会现象,从形式到内容都有了本质的改变。”
【相关内容】 佝偻病[rickets] :病症名。又叫软骨症。症状为发育迟缓,头大,鸡胸,驼背,两腿弯曲,腹部膨大。由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D引起,多见于小儿。
例句 1、做人要堂堂正正,不要在别人面前佝偻身躯,低下宝贵的头。
2.秋日的阳光柔柔地照下来,映在父亲佝偻的背上。
佝偻。
年华垂暮、年衰岁暮、岁聿云暮、鹤发童颜、残阳夕照、弓腰驼背、暮景残光、精神矍铄。
佝偻的背影
佝偻的身躯
希望我的回答对您有帮助,有问题可以追问。
满意请及时采纳,谢谢!
1.仿照"脸色苍白,骨瘦如柴〃写三个描写人物外貌的四字词语
〔头发〕
白发苍苍 满头银发 两鬓染霜 头发乌润 蓬松的短发 头发稀疏
满头青丝 披肩长发 柔软的头发 齐眉的刘海 披头散发 蓬头垢面
〔眼睛〕
丹凤眼 三角眼 斜白眼 斗鸡眼 细眯眼 单眼皮 双眼皮 眉青目秀
浓眉打眼 明眸皓齿 眉梢细长 火眼金睛 炯炯有神 大眼睛忽闪忽闪
乌溜溜的眼珠 眼睛布满血丝 会说话的眼睛 慈祥的目光 明亮的眼睛
目光锐利 目光迟钝 凶狠的目光 眼睛眯成一条缝 眼泡浮肿
〔鼻子〕
蒜头鼻 鹰钩鼻 酒糟鼻 朝天鼻 塌鼻梁 又遍又平的鼻子
又高又直的鼻子 尖尖的鼻子 宽鼻阔嘴
〔嘴、牙〕
樱桃小嘴 血盆大口 尖嘴猴腮 抿着小嘴 厚嘴唇 薄嘴唇 嘴唇苍白
唇如胭脂 唇无血色 齿白唇红 参差不齐的牙齿 白而发亮的牙齿
咬紧牙关 满口银牙
〔面容〕
苹果脸 瓜子脸 鹅蛋脸 长方脸 四方脸 俊美的脸 丑陋的脸 清瘦的脸
满脸憔悴 一脸稚气 古铜色的脸 黑里透红的脸 红扑扑的脸
布满皱纹的脸 脸色苍白 愁眉苦脸 嬉皮笑脸 面黄肌瘦 满脸雀斑
面如桃花 面如土色 天庭饱满 脸颊绯红 面目可憎 油头粉面 面不改色脸“刷”地一下白了 脸“腾”地一下红了
〔手、身材〕
十指尖尖 纤纤素手 粗壮的大手 身材矮小 身材苗条 身材丰腴
体态轻盈 身材臃肿 佝偻着身子 身强力壮 虎背熊腰 膀阔腰圆
肌腱发达 腰板挺直 彪形大汉 大腹便便 脑满肠肥 身材高挑
亭亭玉立 袅袅婷婷 弱不禁风 瘦骨嶙峋 瘦骨如柴 短小精悍
〔衣着〕
朴素 大方 整洁 时髦 摩登 讲究 笔挺 邋遢 俗气 穿戴整齐
衣冠楚楚 穿红戴绿 衣着入时 珠光宝气 花枝招展 衣衫不整 不修边幅破破烂烂 袒臂露肩 衣不蔽体 赤身裸体 ***
[神态〕
庄重 端庄 安闲 安详 恬静 文雅 镇静 沉着 诚挚 憨厚 恳切
潇洒 妩媚 羞涩 腼腆 严厉 冷酷 坚毅 傲慢 疲惫 沮丧 失神
诧异 发愣 尴尬 踌躇 容光焕发 英姿勃勃 精神矍铄 精神抖擞
生龙活虎 威风凛凛 英姿飒爽 风度翩翩 热情洋溢 热情奔放 温文尔雅文质彬彬 和蔼可亲 和颜悦色 心平气和 平心静气 悠然自得 毕恭毕敬从容不迫 泰然自若 津津有味 若无其事 不露声色 面红耳赤 面有赧颜无精打彩 郁郁寡欢 闷闷不乐 局促不安 垂头丧气 精疲力竭 风尘仆仆气喘吁吁 呆若木鸡 瞠目结舌 哑口无言 交头接耳 笨头笨脑 疯疯癫癫凶神恶煞 杀气腾腾 装腔作势 盛气凌人 龇牙咧嘴 神气十足 傲慢无礼神气活现 趾高气扬 咄咄逼人 目空一切 不屑一顾 目中无人 旁若无人冷眼旁观 贼头贼脑 鬼鬼祟祟 半信半疑 不知所措 漫不经心 心不在焉怅然若失 垂涎三尺 死皮赖脸 缩手缩脚 丑态百出
2.形容人骨瘦如柴的成语
柴毁骨立 形容因居父母丧过度哀痛,身体受到摧残,消瘦憔悴的样子。
革带移孔 形容身体因老病而日惭消瘦。
骨瘦如柴 形容消瘦到极点。
鸡骨支床 原意是因亲丧悲痛过度而消瘦疲惫在床席之上。后用来比喻在父母丧中能尽孝道。也形容十分消瘦。
鸠形鹄面 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形销骨立 销:消瘦。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柴毁灭性 柴毁:因极度哀痛而骨瘦如柴。旧指因居父母丧过度悲痛而身体消瘦衰弱,危及生命。唐·赵儋《右拾遗陈公旌德碑》:“文林卒,公至性纯孝,遂庐墓侧,杖而徐起,柴毁灭性,天下之人,莫不伤叹。”参见“哀毁骨立”、“柴毁骨立”
瘦骨梭棱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嶙嶙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嶙峋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香消玉减 比喻美女日渐消瘦。
3.骨瘦如柴四字词语大全
骨瘦如柴 [gǔ shòu rú chái]
生词本
基本释义
形容消瘦到极点。
出 处
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
例 句
由于缺乏营养,小萝卜头长得~。
近反义词
反义词
大腹便便 肠肥脑满
鸠形鹄面 形容身体消瘦,面容憔悴。
形销骨立 销:消瘦。形容身体非常消瘦。
瘦骨梭棱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嶙嶙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瘦骨嶙峋 形容人或动物消瘦露骨。
4.仿照骨瘦如柴的成语
词 目 骨瘦如柴 使用频率 常用
发 音 ɡǔ shòu rú chái
释 义 形容消瘦到极点。
出 处 宋·陆佃《埤雅·释兽》:“瘦如豺。豺,柴也。豺体瘦,故谓之豺。”
示 例 刘姥姥看着凤姐~,神情恍惚,心里也就悲惨起来。(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三回)
近义词 瘦小枯干、骨瘦如豺
反义词 肥头大耳
英 文 skin and bones
用 法 主谓式;作谓语、定语、补语;形容极其消瘦
5.骨瘦如柴之类的词语
貌美如花 哀思如潮 爱才如渴 爱才如命 爱财如命 爱国如家
爱民如子 爱钱如命 安堵如故 安然如故 安适如常 按堵如故 白首如新
白头如新 百喙如一 暴跳如雷 暴躁如雷 爆跳如雷 奔走如市
鼻息如雷 笔大如椽 笔翰如流 碧空如洗 变化如神 表里如一
宾客如云 宾来如归 宾入如归 宾至如归 不断如带 不绝如带
不绝如发 不绝如缕 不绝如线 才大如海 苍髯如戟 臣门如市
臣心如水 称心如意 趁心如意 澄江如练 逞心如意 齿剑如归
赤贫如洗 愁绪如麻 出门如宾 触目如故 吹气如兰 春山如笑
6.“骨瘦如柴”这种的成语有哪些
日月如梭,目光如豆,心口如一,栩栩如生,心乱如麻,依然如故,始终如一,宾至如归,称心如意,家贫如洗,从善如流,料事如神,铁证如山,挥汗如雨,挥金如土,守口如瓶,胆小如鼠,用兵如神,表里如一,疾恶如仇,不绝如缕,骨瘦如柴,相敬如宾,暴跳如雷,心急如火,讳莫如深,一见如故,度日如年,惜墨如金,爱财如命,对答如流,囊空如洗,视死如归,一败如水,臣门如市,履险如冰,文思如泉 目光如炬 栩栩如生 执法如山 用兵如神 忧心如捣 一清如水 亦复如是 应对如流 忧心如焚 有眼如盲 如火如荼。
发表评论